他們是比鋼鐵還硬的漢子——天路之巔看不見的“軌枕”
2019-02-15 11:18:25 來源: 新華網(wǎng)
關注新華網(wǎng)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拉薩2月15日電 題:他們是比鋼鐵還硬的漢子——天路之巔看不見的“軌枕”

  新華社記者周健偉、白少波、張京品

  唐古拉,意為“雄鷹飛不過去的高山”。

  2006年,青藏鐵路縱跨唐古拉,“鋼鐵巨龍”穿越世界屋脊。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1)他們是比鋼鐵還硬的漢子——天路之巔看不見的“軌枕”

火車在唐古拉山區(qū)行駛(1月29日無人機拍攝)?!⌒氯A社記者 旦增尼瑪曲珠 攝

  隨后,唐古拉線路工人接替建設者,進駐“生命禁區(qū)”,養(yǎng)護維修青藏鐵路這段海拔最高、災害最多的125公里凍土線路。

  春運時節(jié)正值隆冬,平均海拔5000米的唐古拉山區(qū)風吹石頭跑、雪打如刀割,氧氣含量不到海平面的40%。

  為確?;疖嚢踩ㄐ?,上百名線路工、勞務工堅守在這里,頂狂風戰(zhàn)暴雪,排除凍土、大風、塌方等危害鐵路安全的險情,用血肉之軀鑄成一根根看不見的“軌枕”,托起青藏鐵路安全運行的奇跡。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7)他們是比鋼鐵還硬的漢子——天路之巔看不見的“軌枕”

扎西旺堆跪在鐵軌上觀察鐵軌水平高度(1月28日攝)。? 新華社記者 周健偉 攝

  石頭都磨不透的“鐵人”

  早上8點半,天剛蒙蒙亮,嘹亮的哨聲劃破唐古拉的寧靜。

  32歲的工長扎西旺堆從床上一躍而起,穿衣洗漱在幾分鐘內(nèi)完成。他一邊系衣扣,一邊往食堂快步走去,把一句話甩在身后:“今天上午有一個小時的維修‘天窗’,不抓緊怎么行!”

  青藏鐵路通車已10多年。隨著需求不斷增加,每天運行的列車已達數(shù)十趟。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2)他們是比鋼鐵還硬的漢子——天路之巔看不見的“軌枕”

  青藏鐵路唐古拉線路工人在風雪中前行(1月29日攝)。? 新華社記者 旦增尼瑪曲珠 攝

  扎西旺堆所說的“天窗”,是列車運行間隙的搶修鐵軌時間,一次僅一個小時,但是要提前幾個小時準備?!氨仨殸幏謯Z秒?!痹魍炎炖锝乐炞?,一字一頓地說。

  唐古拉極度高寒缺氧,快走兩步就頭暈目眩,胸口憋痛。工人們抱著20公斤重的搗固機,身體伴隨著機器轟鳴劇烈抖動,將道渣搗實、固定。短短幾分鐘,汗水就在額頭上冒出,又很快結成冰霜……

  扎西旺堆滿嘴胡茬、臉龐黝黑。今年是他在青藏鐵路唐古拉線工作的第12個年頭。這個藏族漢子,在工友口中是連石頭都磨不透的“鐵人”。

  扎西旺堆的家在拉薩,2003年初中畢業(yè)時,他從老師口中聽說鐵路修到了唐古拉山,以后會需要很多鐵路工人,就報考了包頭鐵道工程學院的中專班,成為定向培養(yǎng)的西藏第一代藏族鐵路工人。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4)他們是比鋼鐵還硬的漢子——天路之巔看不見的“軌枕”

  青藏鐵路唐古拉線路工人維修鐵軌(1月28日攝)。? 新華社記者 周健偉 攝

  青藏鐵路通車的第二年,扎西旺堆畢業(yè),分配到唐古拉線路車間。從鋪道渣,清篩整理道床、邊坡,到更換、放正和修理軌枕,調整道岔,撥正線路,再到起道搗固……扎西旺堆跟著老鐵路工人學起,掌握了十幾道工序,稚嫩的雙手也漸漸長出一層又一層老繭。

  現(xiàn)在,扎西旺堆負責起道搗固前的軌道數(shù)據(jù)檢測工作。這要求熟練運用軌檢小車、道尺等,牢記兩個鐵軌的軌距和水平高低范圍,“差一毫米,就會影響旅客在火車上的舒適度,鐵軌的使用壽命也會縮短。”

  “當鐵路工人,干的就是‘硬活’,就要敢碰硬?!贝蠖鄶?shù)時候,扎西旺堆需要跪在鐵軌上,側身臉頰貼地觀測鐵軌的水平高度是否達標,每天平均要跪下三四百次。久而久之,扎西旺堆除了手上的老繭,膝蓋也磨出厚厚的繭子。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3)他們是比鋼鐵還硬的漢子——天路之巔看不見的“軌枕”

青藏鐵路唐古拉線路工人在進行維護作業(yè)(1月28日攝)。? 新華社記者 周健偉 攝

  為鐵軌而堅守的人們

  唐古拉山的冬季時間超過半年,最低氣溫達零下40攝氏度。面對艱苦的自然環(huán)境和惡劣的氣候條件,唐古拉線路工人沒有退縮、沒有怨言,在人類難以生存的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了4300多天安全運行的紀錄。

  10多年來,唐古拉線路車間所有工人和勞務工在兩根鐵軌上工作,也在兩根鐵軌上生活。車間22名職工、88名勞務工,每天想著的就是確保青藏鐵路暢通,讓每一輛列車安全平穩(wěn)通過。

  “來到雪域高原,我們就愛上這片土地;既然選擇這份職業(yè),我們就只顧風雨兼程?!瘪v地樓道里的標語道出了工人們的心聲。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5)他們是比鋼鐵還硬的漢子——天路之巔看不見的“軌枕”

  青藏鐵路唐古拉線路工人用道尺檢測軌道(1月28日攝)。? 新華社記者 周健偉 攝

  四五月份已是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但是唐古拉山依然處在冰雪期。2015年5月的一天,在風雪中勞累了一天的職工帶著疲倦進入夢鄉(xiāng)。凌晨1點多,急促的電話鈴聲把大家叫醒:“緊急任務,K1309—K1316段線路被大雪掩埋,影響行車,需要立即施工搶險?!?/p>

  車間黨支部書記郭登嶺、車間主任李彪林立即帶領應急隊趕往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線路積雪已高出軌面10多厘米,馬上帶頭組織人員清理。狂風夾雜著雪花打在臉上生疼,零下20攝氏度的氣溫刺骨寒冷,應急隊連續(xù)奮戰(zhàn)5個多小時才將積雪清理完畢。

  但是,他們還沒來得及洗把臉,又有道岔因積雪積冰無法轉換,職工們又投入另一場戰(zhàn)斗,直至早晨八點半積雪才全部清理完。唐古拉初升的朝陽下,一列客車安全駛過,每一名工人黝黑的面頰上,都洋溢著自豪和驕傲。

  “這在唐古拉早就成了家常飯。”唐古拉線路車間副主任馬祎俊說,10多年來,大家累計完成了近10萬個數(shù)據(jù)的觀測記錄和搜集整理,針對雪域高原凍土變化規(guī)律和特點,按照“冬病夏治,夏水冬防”的思路,冬防斷,夏防脹,暑防洪,春秋兩季防變化,確保世界最難維護鐵路的萬無一失。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8)他們是比鋼鐵還硬的漢子——天路之巔看不見的“軌枕”

青藏鐵路唐古拉線路工人目送一列火車經(jīng)過(1月29日攝)。 新華社記者 旦增尼瑪曲珠 攝

  挺起奮斗者的豐碑

  巍巍唐古拉,高聳入云天。

  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火車站是無人值守火車站,每年一半時間都矗立在風雪中。只有少數(shù)列車為了臨時會讓,才在唐古拉站短暫停車。

  車站可以沒有站長,但是,鐵軌離不開線路工。扎西旺堆和工友們長期守護唐古拉線的鐵軌,不少人患上了高原病。

  2006年,青藏鐵路格拉段開通運營之初,車間為解決職工就餐問題開辦了食堂。但是因為生活環(huán)境艱苦、自然條件惡劣,聘用的廚師不到兩個月就走了。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6)他們是比鋼鐵還硬的漢子——天路之巔看不見的“軌枕”

  扎西旺堆用道尺檢測軌道(1月28日攝)。? 新華社記者 周健偉 攝

  時任工長李彪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硬是讓妻子關掉城里的美容用品店,把3歲孩子扔給農(nóng)村老家的父母,跟著他來到唐古拉為工友們掌勺做飯。

  李彪林說:“作為雪域天路上的守護者,雙肩掛雪、面對寒風堅守在鐵路上,就是為了守護每一名旅客的歸途。”

  李彪林和他的工友們說不出什么豪言壯語。就是這樣一群普通人,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平凡勞動中,鑄就了不平凡的人生。前幾年,線路工余國軍的老父親因病突然去世,由于手機通訊不暢,當他得知后已是次日,加上工區(qū)離西寧1300多公里,要趕回去最快也得3天。說到這里,他再一次流下了淚水。

  2月初,一場大雪降在唐古拉山,莽莽雪原上,一趟趟火車飛馳而過,鐵路工人遠遠地敬禮,但很少有旅客注意到這一幕。馬祎俊說:“只要火車平穩(wěn)安全地駛過,就是最大的自豪和驕傲,我們甘做看不見的‘軌枕’?!?/p>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旅客和貨物發(fā)送量分別達1655萬人次、3400多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0.3%、5.8%,其中旅客發(fā)送量創(chuàng)歷史新高。今年春運期間,青藏鐵路預計將發(fā)送旅客148萬人次。

  在“生命禁區(qū)”,唐古拉線路工人用生命守護天路通途,挺起一座奮斗者的豐碑。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頔
他們是比鋼鐵還硬的漢子——天路之巔看不見的“軌枕”-新華網(wǎng)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8121006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