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的脫貧接力: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
2020-05-31 07:31:05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關注新華網(wǎng)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

  浙西南畬村四任村書記跨越35年的脫貧接力

  5月21日,金坵村的四位村書記蘭文忠(現(xiàn)任)、潘欣根、陳立平、雷正余(從左至右)走在村里的小路上。記者崔力攝

  景寧畬族自治縣隸屬浙江省麗水市,是浙西南革命老區(qū)縣,風景秀美,但因其地處偏遠山區(qū)、交通閉塞,且自然資源貧乏,曾是國家級貧困縣。

  金坵村是景寧縣下轄的畬族村,畬族人口占42%。過去,村民們的豬牛羊都養(yǎng)在家里,村莊環(huán)境臟、亂、差,村民的溫飽都成問題。

  在山溝溝里當村書記,頭號大事就是帶領群眾脫貧奔小康。從1985年到現(xiàn)在,金坵村的四位村書記一任接著一任干,確定了以生態(tài)旅游和生態(tài)農(nóng)業(yè)為主導的發(fā)展定位后,就一張藍圖繪到底。

  四任村書記35年的接續(xù)努力,終于讓金坵村舊貌換新顏,綠水青山切切實實變成了老百姓的金山銀山。金坵村這個在1985年人均年收入還不到200元的“小山村”,已經(jīng)成為人均年收入超過1.7萬元的“小康村”,惠明茶小小的“綠葉子”成了老百姓脫貧致富的“金葉子”。

  “生在這大山里,日子過得苦,溫飽也成問題”

  初夏時節(jié),一場山雨的忽然造訪將金坵村黨總支書記蘭文忠的思緒拉回到當年,“小時候,記得每當一場大雨下過,泥巴路上就全是坑。”

  “1985年的時候我還在上學,當時陸路也不通,上學要走40來分鐘,下雨天要赤著腳走,要不然鞋濕了到學校就沒得穿了。生在這大山的大山里面,日子過得苦,溫飽也成問題。”現(xiàn)年51歲的蘭文忠回憶道。

  “那時候,我父親雷正余是村里的黨支部書記。家里有十三口人,負擔很重,我父親當村支書,一年中有200多天都撲在村里面的工作上。說實話,我小時候,心里對父親是有點怨的。”蘭文忠說。

  蘭文忠年輕時在外面打工,闖蕩了許多地方。直到多年以后,自己的孩子都上大學了,他才回到了村里來當村干部。天天跟老百姓在一起,蘭文忠才真正理解父親當年的那份心情。

  “我們身邊的群眾的確需要我們,當干部,你得先學會如何去體貼群眾。我當村干部這么多年,我們的群眾給了我很多支持,有一餐好飯都會叫我們去吃?!币徽f起村民們,蘭文忠的語氣里帶著點自豪。

  除了定期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黨員大會外,蘭文忠還常常下到村里去開戶主大會、群眾大會。小到村莊的發(fā)展思路,大到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他都愿意親自講給老百姓聽,有時候,一講就是幾個小時。

  “沿著這條路,我們就能從貧困走到小康”

  剛下過一場大雨,水汽氤氳在青山綠水間,金坵村的梯田和茶園籠罩在薄霧之中,恍若仙境。

  “以前,村子沒通路,肥料往山上挑,稻谷往山下挑,都是用人力的。像這樣,稻谷種種,鋤頭挖挖,機械化走不進去,那是富不起來的?!?2歲的雷正余說。

  “當時我?guī)哟謇镄尥说谝粭l機耕路,路通了,茶商就可以進來收購我們村民種的茶葉,沿著這條路,我們就能從貧困走到小康。”雷正余書記感慨道,“要想富,先修路,這是確確實實的。”  1997年,雷正余書記卸任后,原來的村委會主任陳立平接了他的班。景寧是全國唯一的畬族自治縣和華東地區(qū)唯一的民族自治縣,金坵村又是典型的畬族村,民風淳樸,且充滿濃郁的畬鄉(xiāng)民族風情,于是在他的任期內,金坵村開始探索以畬族文化旅游為主導的村莊建設之路。

  為了搞好旅游,陳立平書記開始對村容村貌進行大規(guī)模整治,徹底清除了露天廁所,并且開通了景泰公路到村中心的準四級公路,還開始了畬族特色婚嫁表演,發(fā)動村民種植了惠明茶500余畝,村集體經(jīng)濟收入從1萬元增加到3萬多元。

  2011年,潘欣根書記接任后,更是大力推進“五水共治”,將金坵村的發(fā)展戰(zhàn)略定位在生態(tài)旅游和生態(tài)農(nóng)業(yè),一張藍圖繪到底,集體經(jīng)濟收入從3萬元增加到26.5萬元,村里的人均收入從9000元發(fā)展到17000元。

  “五水共治”納入到了村規(guī)民約,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徐徐鋪開,2017年金坵村還成功創(chuàng)建了浙江省3A級景區(qū)村莊,正在向4A級邁進。優(yōu)美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帶動了鄉(xiāng)村旅游的發(fā)展,也讓當?shù)卮迕竦腻X袋子鼓了起來。

  “我們現(xiàn)在,就好像在家里種鈔票一樣”

  “原先我們村里是種稻谷的,村民們割半天稻谷,挑到家里去要一個半小時,賣的時候幾十塊錢一百斤,現(xiàn)在茶葉一斤拎去賣了,就能有五六十塊。這種感覺就像是種鈔票一樣,可以坐在家里數(shù)現(xiàn)金了?!标惲⑵綍浶χf。

  2019年蘭文忠書記上任后,金坵村更是大力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和生態(tài)農(nóng)業(yè),深挖傳承民族文化,助推鄉(xiāng)村振興發(fā)展,實現(xiàn)集體經(jīng)濟增收。

  為了給金坵村引進更多新項目,幾任村書記一起動腦筋。作為浙江藍氏的發(fā)源地,金坵村打造了藍氏文化體驗中心;今年六七月,花?;酪布磳⒙涑?,預計今年集體經(jīng)濟收入將達到30萬元;惠明茶茶葉基地已經(jīng)發(fā)展到3400余畝,通過施有機肥、安裝太陽能殺蟲燈,努力提高茶葉品質。

  在金坵村,平均一個人就擁有三畝茶園,僅茶產(chǎn)業(yè)一項,人均收入就在10000元以上。

  金坵村的年接待游客也從2003年的不到3萬人次,到2019年接近15萬,旅游經(jīng)濟收入就有200多萬元,其中村集體增收約18萬元,村民增收約100萬元。蘭文忠書記對金坵村的未來發(fā)展充滿信心。他說,到2020年底,全村的人均年收入將突破2萬元,3至5年內,金坵村的集體經(jīng)濟收入預計將達到百萬元。

  “百事都要自己帶頭干”“我們作為村干部,該吃虧就要吃虧,而且自己要先去吃虧”“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作為村干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跟黨走,不要脫離群眾”“群眾會體諒我們的”,35年來,這些話一直被四任書記念叨著,早已融入到了他們的村務工作中去了。

  “不想致富的人是沒有的,有時候工作不好做,大家有時候會不理解,但是你還是要硬著頭皮去做工作,最終都是為了群眾,把經(jīng)濟搞好,老百姓增收嘛?!崩渍鄷浾f。

  麗水市委常委、景寧縣委書記陳重說,正是這些畬鄉(xiāng)干部群眾發(fā)揮志不求易、事不避難的精神,接續(xù)奮戰(zhàn),才開創(chuàng)了民族地區(qū)脫貧攻堅的新局面,基層干部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發(fā)揮好“頭雁”作用,是民眾脫貧致富的關鍵因素。

  村民大會上,蘭文忠書記正坐在主席臺上,滿懷激情地向村民們講述著下一階段村莊的發(fā)展思路。盡管雨下得很大,但三位老書記也沒有缺席。64歲的陳立平端坐在第一排認真傾聽,65歲的潘欣根則坐在主席臺的最旁邊,幫助村民們簽到,還不時解答一些問題。

  而72歲的雷正余老書記坐在后排的窗邊,看著主席臺上的年輕人充滿干勁,為金坵村忙碌著,他看得出神。35年前,他也坐在那里,那時的他也在和村民們一起暢想,未來的金坵村會是什么樣子的。

  老書記布滿皺紋的臉上綻出一絲微笑,轉頭看向窗外,窗外的樹木在山雨的洗禮中更添一份綠色,寧靜而整潔的村莊歡迎著來自五湖四海的客人,偶爾飄進來的雨絲落在了他的白發(fā)上。(記者崔力)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四川滎經(jīng):修復茶馬古道
四川滎經(jīng):修復茶馬古道
廣西環(huán)江:夏日田園美
廣西環(huán)江:夏日田園美
冰雪世界的前進營地
冰雪世界的前進營地
重慶高校大學生有序返校
重慶高校大學生有序返校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6054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