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行川藏路-新华每日电讯
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评论 要 闻 综合新闻 新华深读 新华聚焦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医卫健康 品牌说
首页 >正文
2024

11/08

14:38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0版 新华走笔

漫行川藏路

2024-11-08 14:38:2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10版 新华走笔

  古一平 叶昊鸣

  茫茫雪域,巍巍天险,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成都,天府之国,这里一直是“安逸”的代名词。从成都出发沿着318国道一路向西,随着山峰越“长”越高,空气越来越稀薄,人们最终会抵达低温缺氧的世界屋脊。连接“安逸”与“危险”的道路,名为川藏公路,一条被称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天路”,是一条用鲜血和生命铺就的奇迹。

  奇迹,由无畏的人书写。

  1950年,响应毛主席“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号召,十余万筑路大军翻过二郎山、折多山等十几座巍峨高山,横跨大渡河、金沙江等十几条激流险滩,用铁锤、钢钎等简陋工具,一米一米在悬崖峭壁上开凿……

  ——“一个排的战士,拴上绳子坠到半山腰的一块巨石上打炮眼。忽然一块巨石从山顶滚落,整个排的战士,连着那块巨石直接滚到帕龙江里了。”

  ——“我们虽然离开西藏了,但我们的战友们还在西藏,一路都有他们,每一公里都有他们。我们永远忘不了西藏。”

  在四川雅安318公路文化体验馆看到这些记录,一位年轻参观者擦了擦眼角。

  前人踏出的路,让天险不再。如今的川藏公路,已经成为318国道的一部分。 一个富含诗意的名字赋予出发的地方——“国道318川藏线零公里”,许多自驾、骑行爱好者带着憧憬集结出征。

  从茶马古道到川藏公路再到318国道,通往边陲西藏的道路不断更新换代。那些“日渐凋零”的老路,现在还在发挥作用吗?守护老路的人们,会因为热度下降而失落吗?

  “不失落,车流量小了,养护隧道的压力也小了嘛。”二郎山隧道管理站负责人刘刚乐呵呵地说。

  上世纪50年代,海拔3437米的二郎山是筑路大军“征服”的第一座高山;

  本世纪初,国道318线二郎山隧道通车,将公路里程缩短25公里,让进藏车辆不必再提心吊胆地去翻海拔2800米的二郎山垭口;

  7年前,作为川藏高速一部分,雅康高速雅安至泸定段率先通车,其中包括长13公里多的新二郎山隧道。

  旧“路”换新颜,但老二郎山隧道依然发挥着作用。

  “运送危化品的车、旅游的车还要从我们这里走。20多年了,隧道的质量依然稳固。”提起老二郎山隧道,刘刚依然自豪。

  告别万丈天险二郎山,向此行海拔最高处折多山垭口迈进。在爬山的过程中,大雾弥漫,能见度极低,汽车沿着S形弯道缓慢爬升,必须经常鸣笛提醒对向来车。在G318折多山服务区,记者看到这里备有方便面、热水、氧气管等物品,还有床,供过路司机休息。

  海拔高、道路窄、坡度陡、道路滑、车辆多……在折多山路段从事道路保通保畅工作不轻松。康定公路分局局长扎西邓珠幽默地说,折多山只有两个季节,冬季和“大约在冬季”。

  纵使山高坡陡,连通的心始终未改。如今,海拔更低的国道318线折多山隧道正在加紧施工,隧道建成后,仅需8到10分钟就能“通关”折多山。

  但扎西邓珠判断,隧道通车后,仍会有自驾游车辆选择走这条翻越垭口的老路。“无限风光在险峰。想到这里,就觉得我们的工作虽然艰苦一点,但还是很有意义。”扎西邓珠说。

  当晚,记者沿着川藏公路,来到了海拔3300米左右的康定市新都桥镇。住宿的酒店门口停着很多外地牌照的车,街道上餐厅、咖啡馆、小卖部的招牌在黑夜里闪烁。除了高原反应带来的轻度头晕,这里与平地上繁忙热闹的旅游景区给人感觉无异。冰冷、险峻、不适合人类生存的高原地区,如今变得“热气腾腾”。穿越时光,古今交汇。从封闭到开放,从荒凉神秘到热闹繁华,不知道多少人的心血倾注于此。

  天空,亘古不变的遥远星河,映照着广阔平坦的高原天路,向着更远的方向,向着更开阔的未来,不断延伸着。

 

 

责任编辑:史梦佳
关键词:隧道,二郎山,海拔,国道,川藏公路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