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11月23日電 題:人臉識別就不能上門服務嗎?
新華社記者梁建強
湖北廣水一名行動不便的94歲老人為了激活社???,被親屬抬到銀行、抱起進行人臉識別的視頻,近日在網(wǎng)上廣為傳播。銀發(fā)老人被抱起時,瘦弱而困窘的身影,刺痛人心。社??ū臼潜忝窭裰?,如此激活,相關部門及單位應當反思。
事實上,類似問題并非首次出現(xiàn)。早在兩年前,湖北紅安縣一名九旬老人社保年審時被家人抬上三樓的新聞就曾引發(fā)熱議。彼時,針對領取社保待遇資格集中認證工作不夠人性化的問題,人社部曾明確提出要求,全面取消領取社保待遇資格集中認證,構(gòu)建以信息比對為主,退休人員社會化服務與遠程認證服務相結(jié)合的認證服務模式,“寓認證于無形”。
各類服務為什么不能更人性化一些?“讓數(shù)據(jù)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在實踐中一再“卡殼”,說到底還是服務意識缺失、責任心缺位。各類“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建設好是基礎,應用好、管理好是關鍵。每一環(huán)節(jié)都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掉鏈子”,才能讓群眾少些麻煩與負擔,真正增加群眾對政策的獲得感。
便民利民,心到情意才會到。目前,盡管涉事銀行已作出回應稱,此事的發(fā)生暴露了該行宣傳不到位、服務意識不濃的問題,工作人員已趕到老人家中道歉。我們?nèi)砸穯枺号c其事后上門道歉,為何事前沒能想到上門服務?舉一反三,相關部門和單位同樣也應思考:對于確有人臉識別需求的事項,如何推出更多人性化的解決舉措?對于老人等特殊人群,能否更多進行遠程辦理或者預約上門辦理?相應的便民制度執(zhí)行中,是否還有“打折扣”問題?用實際行動去回答好這一個個問題,我們的工作離群眾滿意才能更近一些。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zhì)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