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車工“龍一刀”的“微米”時代
2018-04-01 08:48:5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編前語:“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由國家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lián)合開展,中央新聞網站、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及主要商業(yè)網站共同參與?;顒又荚谏钊雽W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采訪報道基層工匠典型,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網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yè)風氣。

  新華網德陽4月1日電(聶晨靜)在重型裝備制造加工行業(yè),有一個對于大型軸類件精深加工的精度指標——μ級,即微米級(0.001 mm)。常規(guī)而言,通過普通數(shù)控車床的切削加工,使重達上百噸的大型軸類件產品精度達到μ級,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龍一刀”龍小平做到了。

“全國技術能手”、首屆“四川工匠”龍小平。新華網 聶晨靜 攝

  “團隊有一種不服輸?shù)膭拧?/font>

  國機重裝二重裝備鑄鍛公司加工一廠的車間內,機器轟隆,大型數(shù)控臥車床排排而立。在這里,龍小平帶領團隊完成了多件百萬級核電、水電、火電等大型軸類件產品的精深加工。

  “大只是外在,精才是內在?!饼埿∑竭@樣評價,要將大型軸類件產品的加工精度控制在μ級,是非常難的。他舉了一個例子,2014年加工300MW發(fā)電機轉子時,要求架口圓度控制在0.0075mm之內?!熬褪悄ゴ采隙歼_不到這個精度,更何況是在車床上。”因此,突破架口精度加工瓶頸是首要技術難點。

  在加工第一件轉子架口時,龍小平和他的團隊仍沿用老工藝,但該方法局限性很大。最終架口精度僅達到0.009mm,且效率低,光是磨架口就耗時近半個月,無法跟上合同規(guī)定的一個月出產1支的節(jié)奏。

  龍小平回憶這段經歷時說,他的團隊有一種不認輸?shù)膭牛按蠹揖捅镏豢跉?,一定要把這個技術突破”。之后的日子,龍小平帶領團隊夜以繼日,無數(shù)次嘗試之后,終于研發(fā)出了利用雙托靜壓系統(tǒng)加工架口的全新工藝方案,不僅達到μ級,而且還非常穩(wěn)定,成功實現(xiàn)了300MW發(fā)電機轉子精加工批量出產。

  龍小平還針對不同型號的發(fā)電機轉子制定不同的系統(tǒng)參數(shù),形成固定模板產品,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300MW發(fā)電機轉子的精深加工周期,已由當初的3個月縮至20天,并且在2017年實現(xiàn)了連續(xù)12件300MW發(fā)電機轉子精加工零缺陷。

國機重裝二重裝備鑄鍛公司加工一廠二工區(qū)的一件核電半速轉子。受訪者供圖

  “把每件產品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孕育”

  最令龍小平印象深刻的,是完成對世界首件CAP1400核電轉子的精加工。該轉子重達264噸,總長17395mm,最大直徑2044mm,工件過重、過長、過大。其中,加工難度最大的要數(shù)架口部位,形位公差要求在0.01mm以內。

  2014年12月,龍小平接到了這個“跟天氣一樣嚴酷”的任務。“我們是第一次加工這么大的核電轉子,對整個團隊都是一種挑戰(zhàn)?!辈煌5卦嚽?、失敗、調整,再試切、再失敗、再調整……龍小平在車床旁一站,往往就是十幾個小時。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斷摸索嘗試,龍小平和他的團隊終于一步步順利完成了對CAP1400核電轉子的精加工,并做到交檢時轉軸架口圓度達到驚人的0.003mm,大大超過了0.01mm的技術標準。這件產品也打破了日本對該類型產品的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核電市場空白,并大大降低了核電企業(yè)的生產成本。

  “0.003mm相當于頭發(fā)絲的1/30~1/20,是加工的極限了?!饼埿∑綄τ浾呓榻B道,加工要達到如此高的精度,是不太可能通過設備去支持的,“就是靠我們工人的技能,不斷改變參數(shù)和方法,最終取得成功?!?/p>

  “把每件產品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孕育”,這是龍小平的信念?!拔覀冞@個工作雖然看起來是跟冰冷的機器打交道,但每一件產品都傾注了很多心血,真的是把它們當做自己子女,愛不釋手?!饼埿∑叫χf:“尤其是在產品發(fā)運的時候,確實有種難以割舍的情懷,不愿意看到產品被運走?!辈稍L間隙龍小平給記者展示他的手機相冊,那里面存的最多的照片,就是自己加工的各種產品。

龍小平在生產車間。新華網 聶晨靜 攝

  “一定要腳踏實地、把基本功練好”

  “沒想過從事其他職業(yè)。”龍小平說自己真的是非常喜歡機械和車床,“著魔的感覺”?!拔夷贻p剛進來的時候,是待在小車床,下班了還會去琢磨如何把加工工藝做得更好?!?/p>

  從18歲進入二重裝備起,30年間龍小平磨練出了堪稱“一絕”的刀工。他在車削直徑很小的雙頭梯形內螺紋時,即使閉上眼睛,僅憑聲音就能準確判斷出刀具的走動位置。還能巧妙改變工件和刀具的相對旋轉關系,為車床增加“以車代鏜、銑”功能。

  下刀快、穩(wěn)、準,一個精密公差尺寸最多三刀就可以搞定。出神入化的刀工,也讓龍小平在業(yè)界贏得了“龍一刀”的美譽。

龍小平為記者現(xiàn)場演示車工最基礎的一道工序——磨刀。新華網 聶晨靜 攝

  “從事我們這個職業(yè)一定要腳踏實地,把基本功練好,不斷積累經驗和技能,耐得住孤單枯燥,才能成功?!饼埿∑竭@樣勉勵行業(yè)內的年輕人。而如何培養(yǎng)出更多技能人才,打破目前關鍵核心加工領域唯“龍一刀”不可的僵局,也是他目前在思考的問題。

  作為四川省龍小平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的領軍人物,他編制了《大型軸類轉子精加工工藝流程操作手冊》,為今后同等級及以上精加工產品實現(xiàn)自主化、標準化、規(guī)模化生產提供了強有力支撐。同時,工作室還承擔了二重裝備車工總教頭的重任,帶領學員參加各級職工職業(yè)技能大賽,徒弟20余人中,4人已成功晉級高級技師。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chuàng)新型勞動者大軍?!倍皳褚粯I(yè)、精一事”就是年初被評為首屆“四川工匠”的龍小平對“工匠”的理解。他以自己的責任擔當,開啟了全新的大型軸類件精深加工的微米時代,更以產品“零缺陷”的優(yōu)質率詮釋著工匠精神,踐行和見證著“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

+1
【糾錯】 責任編輯: 程瑤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620747